情緒調節困擾者評估及協助
個案受到生活中的情緒經驗及自我認知性的限制,難以表逹自己的情緒狀況,常用壓抑方式處理情緒,提供語言及情緒認識、增進個案對於自我情緒的了解,他人情緒的認識及學習因應常出現的情緒是協助個案的方式。
情緒調節能力發展跟以下兩點特別相關:
1.系統學習-其父母的情緒表現。
2.先前經驗-成長過程中,親子互動時所暗示可接受或不可接受之家庭情緒氛圍,還有如何管理這些情緒。
其他:
1.個體依附行為與情緒調節能力有直接或間接的相關。
2.無法接納自己的負向情緒且感到無助者,越可能出現自傷行為。
3.自殘行為
(1)宣洩情緒-有人心情不好會去運動打球來宣洩,他們選擇讓自己的身體受傷,自殘能讓激動得到快速、有效的宣洩。
(2)轉移作用- 因為激動的的情緒,若不快速宣洩掉則會引發心痛的感覺。所以,自殘所引發的疼痛感具有轉移作用,能轉移情緒上的痛。
(3)控制情緒- 用自殘來幫助控制難過或生氣的情緒,避免情緒以言語、淚水或行為表現出來。
(4).被當作抒發強烈負面情緒的策略-有害的因應技巧和不健康影響。會逐漸發展出自己對情緒的覺察敏感度、調節能力的認知因應、情緒表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