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體驗內在經驗 vs diy小屋
麻省大學醫學院的卡巴金教授,把正念介紹給需要應對壓力挑戰的病患者和民眾,也把正念引入了西方主流社會。
卡巴金教授正念的定義:Mindfulness
is paying attention in a particular way: on purpose, i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nonjudgmentally.
正念是一種有意地,不加評判地,對當下的注意(覺察)。
以diy小屋體驗正念的內在經驗
正念的七種態度 :
1. 不評判(Non-Judgmental):
不對自己情緒、想法、身體感覺等現象做好或壞的價值評判,只是純粹的覺察。不去評判自己做的好或不好,美或不美,比例對不對,專注在當下,與小屋的每一部份零件接觸。
2. 耐心(Patience):
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況保持耐心,有耐性地與他們和平共處。diy 小屋是一個有趣的經驗,小屋有很多細緻的結構,需要耐心的操作。
3. 初學之心(Beginner’sMind):
常保持一個初學者之心,保持好奇,開放,以赤子之心面對每一個現象的發生。一個小珠珠可能化身為小屋裏的馬克杯,化粧品,茶壺或蓋子。鎖碎的小物組合後總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4. 信任(Trust):
相信自然的安排,相信生命的智慧與能力能帶來最適合的安排。無需猜測,讓一切自然的發生。
5. 無為(Non-Doing)不強求(Non-Striving):
只是無為地覺察當下發生的一切身心現象;不強求想要的目的,沒有預設要做完什麼,沒有預設要做多長的時間。
6. 接受現狀(Acceptance):
願意如實地觀照當下的身心種種現象,每一次開始diy,都維持放鬆的心情,不急著把它做完,做到那裏都可以,隨時可以停下來,或是繼續。
7. 放下(Let it go):
放下種種的好惡分別心,只是分分秒秒地覺察每個當下發生的身心現象。沒有必要做到工整精美,鍋子歪了些,蓋子蓋不上都沒有關係,歪些也有歪些的美,不用執著要做成怎樣。
體驗正念內在經驗-我的diy小屋
小廚房,開工囉~
蠻佩服這些小零件的設計者,對廚房有很多觀察
水槽還有出水口喔~
做完廚房的時候,就覺得不會再有難倒我的事了~
很喜歡這個沙發,想像可以慵懶的躺在那看電視真不錯
沙發的色系和抱枕都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給它設置一個大電視牆
管線的配置有點費工,也不知經過了多久~
要開始建二樓了,心中還是有微微的高興
小衛浴裏什麼都有!看到衛生紙了嗎?它是一個小小絲緞捲起來的,真是太酷了!
二樓的被子下面,還舖了軟軟的床墊
完成了,試試它的燈~亮了
有種感動的感覺~這些小東西都不再是原來的小東西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