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受害者觀察評估事項:

 

1.個案是否有創傷反應.
2.觀察其創傷動力模式












1.  是否有創傷反應?

個案是否因事件有無力感和恐懼感,使得原本正常運作的系統停擺,失去了以往所具備的調適能力。

(1)警覺度持續增加個體會過度亢奮(個體會過度亢奮, 自我防衛系統隨時保持警覺,以應付隨

時可能回來的危機)

(2)再度體驗創傷對個體產生干擾:(創傷事件在個體心中不斷重演,對個體進行干擾使其無法恢復正常的運作,就好像時間停留在創傷事件發生的時候)

(3)持續逃避超過一個月。(呈現壓抑.當個體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情勢時,可能會因此放棄行動,改由轉變自己的知覺狀態來逃避,這是壓抑的核心)

 

2.觀察個案創傷動力模式

(1)創傷的性:

孩子在性方面提早受到激發,因此出現較多性意味的行為,例如強迫的性活動、過於早熟的性行為及知識、攻擊的性行為、公開的性行為、強迫的手淫及性關係混淆等。由於加害者可能給予受害兒童許多的關注,滿足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兒童可能產生一些錯誤的觀念,用性來操縱他人。

(2)被污名化的個體:

形成負向的自我概念:可能會將外界的負面評價,如壞孩子、羞恥及罪惡等評價納入自我形象中。負面的評價可能經由幾種方式傳遞給兒童,如:加害者直接的責備與辱罵、家人或他人在事件揭發後感到十分震驚或指責兒童、因為保密而感覺羞恥與罪惡,或由宗教文化禁忌所衍生的污名。

(3)被背叛的經驗:

性侵害兒童會有很深的被背叛感,這種感覺來自於被信賴的大人所傷害。除了由加害人身上感受到被背叛的經驗,兒童還可能由家人或他人態度的轉變或不信任中感覺到被背叛,且當加害人與兒童的關係越親近,兒童會感受到越大的被背叛感;在遭受過這樣的傷害之後,兒童會出現困難與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

(4)充滿無助感的自我:

兒童因為無力阻止加害者侵害自己,或是無法使其他人相信自己的時候,兒童會感到挫折無力。在兒童無力處理他的處境時,可能會衍生情緒上的憤怒、焦慮、恐慌、解離與退化的行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個人中心 治療 的自我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