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如何促發負向自我建構改變的歷程?

圖片
心理治療不是說服個案適應現實環境標準,而是協助個案認知、了解與建構他們個人的真實,當他們能够以適合自我真實的解決方案面對自我生命挑戰時,其意義就可能促發。 將重點放在 1. 自我調節能力 2. 自我覺知的角色-自我覺知,對正在發生的事立即經驗的反思歷程。   傳統認知學派- 透過說服方式要求個案自我控制,透過有壓力性的辯證面質使個案信服較合理性的信念控制或除去負面情緒與失功能行為。 建構學派- 主張合理性的評估要參照個案的脈絡性、歷史性才能獲得意義性與一致性,是一種自我參照的過程,過程中個案將透過持續不斷地重新再秩序化,立即性經驗以獲得自我及世界的意識感,經驗中的我去覺察自我的可能性,這會受限於個人自我參照抽象性能力。   建構取向的治療師就是讓個案說出原本有問題的故事,協助個案在一個安全被照顧的脈絡下創造出適應環境的個人建構與意義,找出對同一件事情的另一種說法,讓故事統整的更完整,改變原有的基模。當個案發展出一個更完整、更具條理以及更適應的生活的敘說結構時就表示個案有能力可以面對當前的困擾或問題。

伴侶治療

圖片
愛需要學習,需要被看見,愛是一段美麗的探索 ~陳慧莉諮商心理師

正念--體驗內在經驗 vs diy小屋

圖片
正念不僅是減壓的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活在當下的藝術。

心理諮商對拒絕敏感度的幫助

圖片
拒絕敏感度的概念 與他人互動過程中 , 預期自己將被拒絕 , 並產生焦慮情緒的性格傾向 :

焦慮症狀及程度評估

圖片
1.      焦慮 :    顯性焦慮 ( 個人意識到的情境性焦慮 )     原焦慮 ( 源自嬰兒時期缺乏母愛及安全需求未獲滿足所留下的後遺症 ) 2.      焦慮性質 :     特質性焦慮 ( 人格特質之一,具有永久性 )     情境性焦慮 ( 由不同情境引發的,屬於一種暫時性的 反應 ) 3.      焦慮向度區 :     認知性焦慮 ( 負面預期與負面的自我評價,其性質與擔憂類似 )     身體性焦慮 ( 因生理覺醒誘發的生理情感反應,包括心跳加速、肌肉緊繃, 呼吸急促、手掌流汗和胃部不適等症狀 ) 。

情緒調節困擾者評估及協助

圖片
評估1.影響個案情緒調節的因素2.個案對於情緒調節的能力程度。 個案受到生活中的情緒經驗及自我認知性的限制 , 難以表逹自己的情緒狀況 , 常用壓抑方式處理情緒 , 提供語言及情緒認識、增進個案對於自我情緒的了解 , 他人情緒的認識及學習因應常出現的情緒是協助個案的方式 。 情緒調節能力發展跟以下兩點特別相關: 1.系統學習-其 父母的情緒表現 。 2.先前經驗-成長過程中, 親子互動時所暗示可接受或不可接受之家庭情緒氛圍,還有如何管理這些情緒。 其他 : 1. 個體依附行為與情緒調節能力有直接或間接的相關 。 2.無法 接納自己的負向情緒且感到無助者,越可能出現自傷行為。 3. 自殘行為 (1) 宣洩情緒 - 有人心情不好會去運動打球來宣洩,他們選擇讓自己的身體受傷,自殘能讓激動得到快速、有效的宣洩。 (2) 轉移作用 - 因為 激動的的情緒,若不快速宣洩掉則會引發心痛的感覺。所以,自殘所引發的疼痛感具有轉移作用,能轉移情緒上的痛。 (3) 控制情緒 - 用自殘來幫助控制難過或生氣的情緒,避免情緒以言語、淚水或行為表現出來。 (4). 被當作抒發強烈負面情緒的策略 - 有害的因應技巧和不健 康影 響。 會 逐漸發展出自己對情緒的覺察敏感度、調節能力的認知因應、情緒表達。

繪本書單-不可以搶我的糖果

圖片
【不可以搶我的糖果!】 Vivic Jen說故事 借助故事、繪本來教育孩子與人和樂;以大欺小還不如運用力量來幫助他人,做對的事! ※圖片來源:《不可以搶我的糖果!》作繪者:理查伯恩 📖 這裡買得到!>>  http://goo.gl/gs4tqs